本篇文章1595字,读完约4分钟

 

    2018年8月28日,美国密苏里州,农户Meagan Kaiser展示距离收获还有45天的大豆豆荚。

    美国大豆市场少了中国参与,过去几个月美国豆农和芝加哥大豆期货因而面临巨大压力。但美国与墨1西哥及加拿大签署新版贸易协定,令人寄望美国是否也能与主要贸易伙伴中国达成类似结果。

    美国和加拿大在周日晚间达成协议,挽救了包括墨西哥在内、年贸易额达1.2万亿(兆)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在此之前,这份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协定濒临瓦解。新协议预计将于11月底签署,NAFTA将被美墨加协定(USMCA)取代。

    这被视为特朗普总统及其国际贸易策略的胜利。早在2016年11月总统选举之前,特朗普就公开批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并誓言当选后就把它换掉。

    但美国豆农可能不会很快等到特朗普针对中国的贸易行动结束。美国当前的大豆收成将飙升至纪录新高,部分原因是假定中国将继续参与美国市场;中国市场占美国大豆出口比重约有60%。

    美国上月对2,000亿美元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中国方面仍拒绝做出让步。中国7月6日开始对美国大豆课征25%的关税,已是美国农户因两国贸易纠纷所不能承受之重。

    不过特朗普一直坚信重税最终会为达成协议铺就道路,而且周日达成的协议更是支持了他的说法。特朗普周一曾表示如果没有关税措施,周日与加墨两国的协议就无法达成。

    那么,关税措施最终能否将中国带回谈判桌吗?或许吧,不过特朗普认为美国同中国磋商制定贸易协议还“为时过早”。

    自4月初北京发出要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的最早威胁后,中国买家基本上就再未现身美国大豆市场。缺少中国买需,再加上美国大豆丰产,到明年8月美国国内大豆供给规模恐会接近9亿蒲式耳,远高于2006-07年作物年度所创下的5.74亿年末库存纪录高位。

    特朗普周一指,中国经济已经显现趋疲迹象且股市下挫,这些都能证明美国关税正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但中国能坚持多久呢?尤其是涉及到大豆时。

    美国和中国的下一次互动料将发生在11月30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G20峰会上,但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Larry Kudlow)表示,近期不会与北京方面达成协议。

    中国购买美国大豆的高峰期通常是在每年的10月和11月。过去五年间,中国的美国大豆年度采购量在11月30日之前就可平均落实77%。

    但截止今年9月20日,中国已登记的2018/19年度美国大豆购买量为130万吨,大大低于上年同期的800万吨。

    截止9月30日,中国港口的大豆库存创下880万吨的纪录高位,较上年同期超出约30%。基于中国消费大豆的平均速度,这些库存仅够四周之用。

    美国农业部估计中国当前的大豆供应量为2,250万吨,预计至少到明年1月还将有1,500万吨大豆收割。不过,中国的大豆种植在远离压榨工厂的地方,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使用成本。

    市场人士并不完全清楚中国的库存情况。但假定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大致准确,理论上中国买家在美国大豆主要出口季的多数时间可能仍保持观望,不过这或许有些困难且代价不菲。主要产国巴西如果产量足够多且没有延迟,那么可能最早2月末就开始供应更大规模的大豆。

    墨西哥和中国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随着今年年初贸易紧张关系升级,政治压力等因素并未阻止墨西哥买家购买美国价格低廉的玉米和大豆。其大豆购买规模升至远超过3月初所创的纪录水准,玉米销售也开始急升。

    墨西哥是美国玉米的最大买家,也是美国大豆的第二大买家,不过截至9月末,墨西哥购买的2018/19年度大豆超过中国。截至9月20日,账面看墨西哥已经购买197万吨美国大豆。

    加拿大、中国和墨西哥是美国农产品和相关产品的三个主要出口市场,去年这三国从美国进口的此类商品规模总计为682亿美元,约占43%。在方便食品、生鲜农产品和肉类等面向消费者的产品方面,加拿大从美国进口164亿美元,中国进口123亿美元的美国大豆。